10月14日至11月9日,北京人艺携五部大戏亮相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,观众反响热烈。11月9日上午,遇见“京”彩人艺—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驻演主题研讨会举办;下午,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与戏剧爱好者们进行现场交流;当晚,改编自老舍同名自传体小说的《正红旗下》在上音歌剧院结束末场演出,为此次上海巡演画上圆满句号。
北京人艺留下的艺术话题不会结束
在《在艺术节,遇见“京”彩人艺—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驻演主题研讨会》上,冯远征院长代表北京人艺向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赠送了写有“艺术之光 文化之桥”字样的锦旗,北京人艺也接受了上海赠送的《文汇报》对北京人艺上世纪60年代、1988年、2012年和2024年四次大规模演出报道的版面影印版纪念品。
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表示:“北京人艺上海驻演不愧‘京彩人艺’的主题词,连续五场大戏的上演呈现未演先热、开演更热、一票难求的场面。希望每一届的上海国际艺术节都能看到北京人艺的戏剧精品、文化力作。”
冯远征说:“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艺术氛围沁润着这座城市,感受到了热忱的上海观众期盼着久违的北京人艺带来高水准的演出,这一切都激励着北京人艺全体演职员的创作热情,人艺‘戏比天大’的院训在这一次演出中再度根植于每一位创作者的内心。我们深刻认识到,戏剧艺术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,也是推动文化创新、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。”
中国文联副主席、上海文联主席、国家一级演员奚美娟表示,“北京人艺是中国话剧的殿堂,走在理论实践、人才培养、市场发展的前沿,本次来沪演出的五部大戏不仅题材丰富,更是北京人艺的实力展示。北京人艺留下的艺术话题不会结束,会产生丰富的艺术思想成果。”
近两万名上海观众走进剧场
研讨会主旨发言阶段,与会嘉宾与专家学者就戏剧剧目创作、人才建设、理论评论研究、文化品牌推广、公益文化惠民、海内外戏剧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研讨。参会专家学者们回顾了北京人艺1988年上海巡演的盛况,感悟当年巡演在京沪两地话剧事业发展中留下的深远影响。如今,曾经年轻的一代人艺人已经是本次巡演的中坚力量,他们又带着新生代的人艺演员来到上海。代代传承接力,充分彰显着人艺守正创新的精神风貌。
专家们认为,北京人艺驻场演出掀起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文化狂欢,以《茶馆》首演的五台剧目,一剧一格,展现了这家艺术“老店”坚守中国戏剧现实主义精神,在演剧风格、经典传承、人才梯队建设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值得业界学习的模式。人艺秉承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和戏比天大的院训传承,不仅是人艺的宝贵财富,更是戏剧界的榜样。
濮存昕讲到文化交流的特别意义时说:“我为两地的文化文艺,特别是戏剧的交流喝彩。因为我们各具特色,所以通过交流演出和相互观摩,能够取长补短,共同提升。本次巡演取得成功,上海观众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,每一场演出观众席的壮阔场面、雷鸣般的掌声,都让我们感动。人艺的年轻演员也会受到激励。”
杨立新在发言中谈到:“北京人艺在艺术创作和人物塑造上,一直讲求要有深厚的生活基础、深刻的内心体验、鲜明的人物形象,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跟上海的观众交流,也希望年轻演员们练好自己的基本功,把优秀的剧目继承下来,开创更美好的未来。”
此次巡演,北京人艺在上海共进行了15场正式演出,一次研讨会,集中开展十数项艺术交流和联合党建等活动,近两万名观众走进剧场观剧、参与交流活动。高水平的演出,观众的热烈反响,媒体的高度关注,使北京人艺上海巡演在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中熠熠生辉。(记者:王润)